向來很喜歡南洋風味的我 (應該說所有的異國美食我都喜歡), 今天很榮幸和兩位新進導遊的同窗好友們來到南勢角的華新街一飽口福, 而這條專門以緬甸料理為主的街道不知何時也已被更名為「南洋觀光美食街」, 我猜是因為緬甸由於緊鄰泰國, 中國雲南及印度等地, 所以料理上也受到這些國家及地區文化的影響而更多元化, 所以統稱「南洋觀光美食街」也比較恰當。
在還沒來到這裡之前, 以前約略在清境農場及桃園龍岡地區的某個眷村有嚐試過類似的滇緬料理, 原來是在1950年代, 國民政府將滯留在泰緬邊境的國民黨雲南泰緬孤軍,安置在今桃園龍岡、南投清境一帶, 而後一連串當地的排華政策更使得當地的華人陸續移居到台灣, 紛紛落腳於新北市華新街一帶, 俗稱「緬甸街」(參考維基百科), 因而發展出多元化的滇緬泰料理。
【六阿姨緬甸麪食】市場內隱藏美食版「緬甸魚湯麪」
來之前, 先做了一些功課, 也參考了網友們的分享, 每人幾乎都超推「阿薇緬甸小吃店」的魚湯麪, 可是天不如願, 今天是星期三, 而阿薇一個星期就休這麼一天, 但上天總是眷顧珊妮雅, 前一天晚上緊急做功課, 居然被我發現到一家隱藏在巷弄中的「六阿姨緬甸麵食」也有在賣道地的魚湯麪, 而且根據在地人緬甸華僑萬利小姐的推薦, 似乎它是隱藏版的美食, 意思是可以和「阿薇」的魚湯麪相媲美, 只是因為地點不明顯而變成一顆尚待發現的寶石。
↑享用椰子緬及魚湯麪的同時, 可搭配下方的炸胡瓜及炸黃豆餅一起食用
↑緬甸魚湯麪的主要食材有魚肉末, 黃薑粉, 薑碎泥, 魚露等
「六阿姨緬甸麵食」位於華新街旁的華新市場巷弄中, 其實也不會不好找, 循著地址去很快就找到了。一坐下來, 一定要點的就是他們的招牌魚湯麪, 與其說是魚湯麪, 應該是魚湯米線, 魚肉末拌隨著濃郁的辛香料湯頭, 和我想像中的南洋風味很相近, 上網查了魚湯麪的主要食材有魚肉末, 黃薑粉, 薑碎泥, 魚露等, 比起只有椰子味的椰子麪更具特色。而湯頭裡有一深色的特別食材是芭蕉心, 吃起來有纖維感。
↑魚湯麪的魚肉塊在熬煮過程中已融合在湯汁, 故吃不到魚塊
店內的服務人員及六阿姨老闆娘非常親切, 無償幫我們加魚湯, 正當我和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討論旁邊兩大盤的肉末時, 六阿姨老闆娘馬上遞給我們兩小塊嚐嚐, 並解釋說那就是拿來熬魚湯的魚肉塊, 好熱情的老闆娘喔! 魚湯麪在緬甸當地是國民美食, 當地人都把此菜餚當成每日的早餐享用。
↑點魚湯麪時, 建議也點一份炸胡瓜及炸黃豆餅浸潤在魚湯裡一起食用
而吃魚湯麪時, 他們會加炸物, 例如店裡就有炸胡瓜, 炸洋蔥或炸黃豆片, Youtube網紅「陪沈團」沈姐曾說這些炸物叫: 「阿啾」。店員教我們將炸物浸潤在魚湯裡吃, 或許可以減少些許油膩感。
【 異鄉小吃 】 雲南經典料理 : 稀豆粉及豌豆粉
↑稀豆粉是熱融式的糊膏狀, 而豌豆粉是涼拌式的固體狀
第二站要品嚐的是雲南經典料理:稀豆粉及豌豆粉, 這兩者的食材一樣都是豌豆製成, 而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呈現的方法不同, 稀豆粉是熱融式的糊膏狀, 而豌豆粉是涼拌式的固體狀, 所以稀豆粉要趁熱吃, 要不一涼掉就成豌豆粉了。本來想吃的一軍店面是「雲南口味小吃」, 但again這家星期三也沒開, 只好退而求其次吃二軍「異鄉小吃」。
一坐下來直接點稀豆粉及豌豆粉各一碗, 第一口吃甜甜的有點怪, 因為這道菜應該是吃鹹的, 不確定是什麼甜醬料, 而且稀豆粉裡面暗藏玄機, 一攪拌時發現底下有粑粑絲, 是一種紮實硬質版的籽仔條或板條, 和在一起吃有點不習慣。稀豆粉及豌豆粉的配料顏色繽紛, 佐料有香菜, 花生碎粒, 醬油, 辣椒, 醋等, 和同行朋友們討論過, 兩者比較之下, 我們比較喜歡沒有加粑粑絲的稀豆粉; 豌豆粉吃起來沒有豌豆味, 可能被醬料味掩蓋了。
【 沅保奶茶 】 老字號印度甩餅及印度奶茶
↑店門口常聚集年長人士喝茶吃餅聊是非
↑這裡的印度甩餅吃起來像沒放蔥的蔥油餅(MENU背面是飲料單, 忘了照!)
↑建議這裡的印度奶茶可以選擇多茶(茶味濃一點)及少糖
吃完鹹的, 要來點甜的, 於是選擇了華新街上的老字號奶茶店「沅保奶茶」, 一到了店家, 只見騎樓底下已經一堆叔叔伯伯們坐在那喝茶聊天, 看起來就是一間老字號。 一進門, 坐在一角的老闆提醒店小二趕緊拿menu給我們, 可見服務之熱情。
來到此店, 必點的一定是他們的招牌「印度奶茶」, 我和朋友選的是「多茶」及「少糖」的熱印度奶茶, 多茶的意思就是茶的味道多一點, 喝起來和港式絲襪奶茶很像。 根據朋友的記憶, 似乎香港的茶味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也有同感。另外我們也點了原味的印度甩餅, 菜單上的英文是寫Paratha, 可能我功課沒做足, 一直以為印度甩餅是印象中的Naan, 結果一上桌就像是沒加蔥的蔥油餅, 大失所望。回家後認真做了功課才發現Paratha是加了油及麪粉而製的餅, 類似台版蔥油餅, 可以加不同餡料, 比較酥脆; 而Naan則是將不加油的麪團捍平, 貼在壁爐裡烤(像台式胡椒餅的烤法), 所以吃起來乾爽不油膩, 適合沾咖哩醬汁吃。 其實華新街上也有其它店家專賣Naan, 印度餅還有其它種類, 真的長知識了。
【 旺旺來亞洲咖哩屋 】道地印度咖哩, 招牌「咖哩雞腿香米飯」
吃完甜的, 再吃鹹的, 其實已經很飽了, 但還有一家印度咖哩一定要去嚐鮮, 也是網路好評, 叫「旺旺來亞洲咖哩屋」, 也是清真認證過的Hala Food。這一家餐廳的環境應該是華新街上最好的了, 乾淨明亮, 廁所也很乾淨。而老闆及老闆娘的服務態度也很好, 光是詢問飲料的甜度, 就可以和我們哈拉許久。
↑「旺旺來亞洲咖啡屋」的招牌香米雞腿飯, 幾乎每桌必點
由於我們實在吃太飽了, 所以就先Pass他們的招牌「咖哩雞腿香米飯」, 而點了印度餅配咖哩羊肉, 沒想到這個印度餅又令我大開眼界, 既不是之前說的印度甩餅Paratha, 也不是印度烤餅Naan, 而是油炸後澎的像手掌般大的空心全麥餅叫Puri, 不過它搭配咖哩羊稍嫌油膩, 因為此店的咖哩羊也是非常的羊(雖然我和慶導都很愛很羊的食物 ), 不過這兩個重口味搭配起來有點不搭嘎, 不得不說Puri很吃油啊! 所以啊, 我們更要來一些飲料解膩.....
↑ 店家手工自製「印度冰」及「酸奶」Lassi
必點甜點是他們家的招牌「印度冰」, 由於店家已深知我和玫導對甜度的顧慮, 所以印度冰吃起來沒那麼甜, 印度冰感覺是印度版的摩摩渣渣, 加了一球香草冰淇淋及一塊店家自製蛋布丁, 山粉圓, 不同顏色的Q版果凍(不確定是什麼, 忘了問老闆), 總之若不要太甜, 可以請老闆少加一點冰淇淋, 聼說主要的甜都來自冰淇淋。喔, 我們還點了Lassi, 也是店家自製的酸奶, 濃純香, 它的口感濃稠到像膏狀, 幾乎可以用湯匙舀著吃; 這款酸奶和我自製的優格很像, 適合少糖人士。
吃到這已經是飽到不行, 但和慶導及玫導兩位美食家相約下次要再來, 因為還有很多美食待我們下次再來尋幽探奇。
- 六阿姨魚湯麪: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99巷14號1 樓(每星期一, 二公休)
- 異鄉小吃: 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42號(每星期五公休)
- 沅保奶茶店: 北市中和區華新街71號(每星期二公休)
- 旺旺來亞洲咖哩屋: 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23號(每星期四公休)